六堡茶是一种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大坡镇的绿茶。因其产于六堡村而得名,已有超过三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边销茶。六堡茶因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保健功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备受世人推崇。
产地环境
大坡镇位于梧州市苍梧县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1℃左右,年降水量为1224.4毫米。镇内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六堡茶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制作工艺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独特,主要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步骤。其中,渥堆是六堡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渥堆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进行发酵。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5-30天,在此期间,茶叶中的微生物会不断生长繁殖,产生丰富的香气物质和有益成分。
风味特点
六堡茶具有独特的风味特点,滋味醇厚甘爽,香气浓郁持久。其茶汤呈红褐色,透亮清澈;香气中带有明显的松烟香、陈香和木香;滋味甜润爽口,带有丝丝苦涩,回味悠长。
保健功效
六堡茶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保健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六堡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消炎、调节血脂、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长期饮用六堡茶,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健康、预防慢性疾病。
历史文化
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清朝时期,六堡茶作为边销茶大量销往西藏、蒙古等地,成为当地人民的日常饮品。六堡茶也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深受皇室贵族喜爱。近代以来,六堡茶的生产和销售逐渐衰落,但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意识的增强,六堡茶重新受到关注。大坡镇政府也高度重视六堡茶的保护和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如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扶持茶企发展、打造六堡茶文化旅游等,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相信在未来,六堡茶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国茶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六堡茶名字的典故
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以下是我整理的六堡茶名字的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堡茶属于黑茶类,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与其它茶品一样,关于六堡茶名字的由来也是有历史典故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龙母在苍梧县做了很多好事,帮助贫苦的人民。 后来龙母死后由于其具有功绩成了神仙,但是还不忘苍梧的老百姓,因此回到苍梧体察民情,当她当苍梧时,确发现村里人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 这里多山少田,人们种出的稻米,自己吃都不够,还要拿出一部分出山去换盐巴,因此百姓生活的很艰苦,看到这里,龙母很想解决这样的情况,但是龙母尝试了很多方法也没有用,就在一筹莫展时,她看到黑石山下的泉水清澈明亮,忍不住尝了一口,觉得清甜滋润,异常鲜美,而且连所有的劳累也一扫而空了,龙母娘娘想了一下,那么甜美的泉水一定能灌溉出好的植物。 于是,龙母呼唤农神让它在这里拨了些茶树种子,经过龙母悉心栽培,果然长成了一棵长势旺盛、叶绿芽美的茶树。
之后龙母就把这棵茶树告诉了人们,只要把茶树的叶芽拿去卖给其他地方的人就能换回盐等,就不用粮食去换了,这样人们的生活就可以改善了,后来人们就按着龙母说的去做了。 之后龙母返回天上,之后这棵茶树开始开枝散叶,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六堡镇满山遍野都长满了茶树,人们就收获了很多茶叶,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因此此茶遍布六堡镇,因此人们就称其为六堡茶了。
拓展阅读:六堡茶的功效及冲泡方法
六堡茶
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指出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名茶,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
中华人民的主题色彩是中国红,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
中国红,寄寓着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中国红,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传承。
可谓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繁荣兴旺历史的高度概括,既是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民族的哲学观。
六堡茶做展现的“中国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文化定位使得六堡茶获得了海内外文化界、茶叶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
六堡茶,属黑茶类。
六堡茶的养生功效
生物成分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
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
在天气闷热的时候,饮用六堡茶可以祛暑气,很舒畅。
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
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
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
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
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
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适宜人群
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血粘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高血糖(糖尿病)、尿酸高引起的`痛风症等人群。 清热利湿、通便驱痢、散瘀通脉、理气止痛、消脂降压、降糖安神等作用。
养生原理
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醇素高于其他茶类。
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血尿酸高的功效。
长期饮用六堡茶可以健胃养神,健身减肥。
综上所述,六堡茶保健的主要功能是。
1、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2、除油腻、助消化、醒酒。
3、利尿解毒,杀菌消炎防病。
4、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5、六堡茶可以防辐射,抑制癌症。
6、保健美,减肥胖,延年益寿。
六堡茶的冲泡方法
饮用六堡茶时,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
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
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
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
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结语:看完本文相信大家对六堡茶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其实六堡茶有很多的功效,而且六堡茶也有自己的冲泡方法,大家在平时没事的时候不妨泡一杯六堡茶喝,对女性还有减肥健身的效果,可谓是好处多多。
六堡茶制茶技术
(一)自然环境
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天。 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 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 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 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 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 据记载: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 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 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 除六堡外,苍梧县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 横县等20多个县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 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 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当地主产稻谷、木薯、红薯、木材、松脂、竹、竹纸及茶叶等。
(二)茶树品种
据当地茶农说: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贺县八步传入境内,品种属槠叶种。 湖南茶树有槠叶种,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 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故较为可信。
六堡茶为灌术型中叶种,树势开展。 分枝密,从芽色分有四种。 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叶茶占5%,米碎茶占15%。 以青苗茶产量最高。 品质也最好。
二年自然生长的茶树高200厘米,树幅80厘米,分枝密。 节间3.6厘米。 叶片半上斜着生;叶长8.3厘米,宽3.6厘米。 叶形椭圆。 叶色绿,叶面平滑或微隆,光泽中。 叶缘微波,。
嫩芽梢淡绿色。 有少量紫芽。 茸毛少,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702个/平方米,l芽3叶长6.2麒米,重0.46克,在3月中旬萌芽,4月初开采,属早芽种,萌芽终止期在10月中旬锯齿粗、深而稀,叶身平展稍内卷,叶质中,叶端钝尖;侧脉6~9对。
花冠直径3.9厘米,属中花种。 花萼5~7片,绿色,无茸毛;花瓣6~7片,白色稍带绿,子房多茸毛。 始花期在10月下旬,盛花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 开花结果能力强。 种子成熟期在10月下旬。 茶果直径1.5~3.4厘米,果皮棕褐色,果实为肾形或球形;果柄长0.6~1.3厘米,果皮厚1.5~2毫米,果实l~3室,每室l粒种子。 种子圆形,少数长形。 黑褐色。 直径i—1.5厘米。
叶片结构:叶厚294.8微米;上表皮厚26.8微米,下表皮厚13.4微米;栅栏组织二层,厚107.2微米。 第一层细胞排列较紧密,第二层较疏松;海绵组织厚147.7微水,细胞结构较疏松,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例为0.73:l.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 茶多酚28.77%,氨基酸总量3.12%。 咖啡碱3.77%,儿茶素143.99毫克/克。
在60年代,六堡乡改为六保公社,当时办了公社茶场。 引进了云南双凤大叶种,在当地产量较高,品质也好,适合加工六堡茶。 在六堡,旧时种茶采用棋盘式丛栽,用种子直播,不修筑梯地,幼龄茶园间种木薯,一两年后退出间种。 开始采茶。 茶园不施肥,在夏秋之际中耕除草一次,公顷产225~375千克茶叶,1949年后,逐步推广梯级茶园,条裁密植,每公顷种茶达~株,开始施肥,修剪。 合理采摘,茶叶产量提高。
(三)历史沿革
苍梧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
《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保,味厚。 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
六堡茶成品有制成块状的,也有制成砖状、金钱状的,如“四金钱”。 还有散装的。 其品质特点是: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 汤色红浓似琥珀,醇和甘爽,滑润可口。 有槟榔味。 越陈越好,港商常以“陈六堡”,“不计年”作商标。 陈六堡茶含茶黄素0.13%,含茶红素18.7%。 还有部分茶褐素,故呈琥珀色。 陈六堡茶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助消化等功效,在闷热的天气里,喝六堡茶特别舒畅。
《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五、十六年问(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
《广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 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 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 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 现有面积7500亩。 ”
据苏海文在《中国茶讯》1951年第二卷第7期介绍:“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计有“广元茶”,“广福泰”,“新记”,“三纪”,“永组”,“公盛”等茶庄六个,以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由合口街用小铲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铲装运四十担。 秋冬水小时每铲只能装运二十担。 由梨埠换大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 ……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五堡茶多销南洋大埠,价值平均要比六堡茶低10%~20%。 它的消费对象,大部分为工人阶级,尤其是南洋一带的矿工,酷爱饮用六堡茶。 ”
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仅为3950担(1975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1953年产六堡茶450吨,比抗日时期增加1.28倍。 横县也由抗日时期年产221吨恢复到400吨。
1954年以后,六堡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样茶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但是,六堡茶的收购价格比同等级的烘青茶收购价格低,所以有不少原产六堡茶的开始转产烘青茶,虽然烘青茶原料要求高一个级,但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基本差不多,而六堡茶还多一个沤堆的工序,实际上用工也差不多。
六堡茶历史上和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广西六堡茶减产,加工粗制滥造,传统风味消失,销量逐渐降低,终于为其他名茶所取代。 1981年。 云南销往香港普洱茶500吨,四川销往香港普洱茶650吨。 广西六堡茶却由原来年销1500吨左右下降到444吨。 同时,越南的贺江茶,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青茶也打入香港市场,现六堡茶年销往香港量为300~400吨,1983年,横县茶厂加工的六堡茶成品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经贸部荣誉证书。
四、采制技术
过去,六堡茶初制由农户手工操作,采摘标准1芽3、4、5叶。 其初制方法是:“将叶采下后,放于沸腾的水中,使其叶软而柔即得,约五分钟置于箩中,用脚踩压,至茶叶卷缩为度,然后以火焙干,干燥后以蒸气蒸至柔后,乃置于箩内存放待售。 ”1937年,《广西特产志略》载:“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 转为黑色,成为茶叶。 ”
旧时茶商收购六堡茶分为细茶、元度、粗茶、行茶四个级,收后炊蒸在箩就运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六堡茶初制仍是由农户分散进行。 成立了大队和公社以后,在六堡公社的不倚、四柳、高枧、梧垌等大队成立了茶叶初制厂,采用水利带动的揉捻机,将全大队大部分茶叶集中在大队茶厂加工。 在60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既收购鲜叶加工毛茶,又收购毛茶加工精茶,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1、2、3、4、5、6(级外)、7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 除六堡茶厂加工成品六堡茶外,其余的六堡茶都集中在梧州茶厂、横县茶厂、桂林茶厂加工。 现在六堡茶的初制工艺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
六堡茶的复制工艺为: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凉置陈化。
现在六堡茶的初制工艺是:鲜叶原料多为l芽3、4叶,白天采,晚上制。 六堡茶杀青锅温160℃,每锅投叶2~2.5千克,杀青机每次投叶7.5千克,下锅后先闷炒后扬炒,然后闷扬结合,嫩叶多扬少闷,老叶多闷少扬。 一般杀青5~6分钟,到芽叶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为适度。 摊凉后进行揉捻,有手揉和机揉两种,手揉一次可揉l~1.5千克,机揉依揉捻机的大小而定。
六堡茶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叶破损率在40%即可,揉时加压要适度,其过程大体如下:轻揉~轻压~稍重压~轻压~轻揉,揉后解块。 一般1~2级茶揉40分钟,3级以下的茶揉45~50分钟。 揉好之后,进行沤堆,即将揉好的茶坯放入箩内或堆放在竹笪上进行沤堆发酵。 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 堆高3~5厘米,每箩装湿茶坯15千克左右,堆沤时间在15小时以上,茶堆温度一般在40℃左右为宜。 如温度高过50℃,则会烧堆,因此在沤堆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热。 沤堆时温度低,即用60c左右的火温将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干再沤堆。 经过沤堆发酵之后,茶条会轻散一些,因此要进行复揉5~6分钟。 六堡茶烘干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 传统的方法是用烘茶?h(烘笼),摊叶3.3厘米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温80~90℃,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干下焙摊凉半小时,即进行打足火,足火温度50~60℃,摊叶厚度6.6厘米,烘2~3小时,茶梗一折即断即可。
六堡茶精制,现在足先进行冷发酵,将毛茶增湿,含水量达12%。 堆沤7~10天,以补初制发酵不足,当茶叶水分干到10%左右,即上蒸半小时,至叶全软为度,叶含水达到15%~16%。 传统的制法是将茶炊蒸后堆置20~30天,这些沤堆的湿热作用。 进一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变化。 由于茶多酚非酶性氧化作用,继续使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质风格。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 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五、名茶文化
在六堡茶的故乡。 饮时是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 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 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 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并畅销于穗、港、澳等地,其品质素以“红、农、醇、陈”四绝而著称,。 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 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 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 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 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 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 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同样受到六堡茶收藏者的青睐。
制茶技术——六堡茶制造
六堡茶因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六堡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至三、四叶。 采后保持新鲜,当天采当天制完。
六堡茶的制造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千燥。
(1)杀青
六堡茶的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 但相比较而言,全程温度大致有一个从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他要点和绿茶杀青相同。 杀青方法有手工杀青。 和机械杀青两种。 手工杀青用60厘米的口径铁锅,斜装30度,每锅投叶量3-4公斤,投叶前锅温约80-90℃,投叶后,先闷炒,后抖炒,然后抖闷结合,动作是先慢后快。 约炒2分钟,逐步提高锅温达140℃左右,翻炒2-3分钟后,再降低锅温炒2分钟左右。 翻炒时注意:老叶多闷少扬,嫩叶多扬少闷。 炒至叶质柔软,叶色变为暗绿色,略有粘性,发出清香为适度,全程约5-7分钟。 机器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一般为5公斤左右。 投叶量多少因杀青机大小而异。 杀青时间5^-6分钟。 如果鲜叶过老或遇高温干燥气候,可先喷少量清水再杀青。
(2)揉捻
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率为辅。 因六堡茶要求耐泡,细胞破率不宜充分,细胞破碎率掌握在65%左右为宜。 杀青叶揉捻前须进行短时摊凉,以半小时为好。 粗老叶则不必摊凉,须趁热揉捻,以利成条。 投叶量不宜过多,以加压后占茶机揉桶容积2/3为好。 杀青叶子装机后,先轻揉5分钟左右,待叶子基本成条时,再加压15分钟,揉出茶汁,卷紧条索,再松压轻揉5分钟,回收茶汁。 下机后进行解块筛分,再上机复揉10-15分钟。 揉捻时间较长,一、二级茶约40分钟左右,三级以下茶约45-50分钟。
(3)沤堆
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减除舍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发展特殊香气,破坏叶绿素,使叶色转变为深黄褐色。
二叶以上的嫩叶,揉捻后先经低温烘至五、六成干再进行沤堆,否则,容易沤坏或馊酸。 沤堆厚度视气温高低、湿度大小、叶质老嫩而定。 原则是嫩叶薄堆,老叶厚堆;高温高湿薄堆,低温低湿厚堆。 一般堆高33-50厘米。 堆温控制在50℃左右,如超过60℃,要立即扒堆散热,以免烧堆变质.在沤堆过程中,一般要扒堆1-2次,把边上茶坯翻入中心,使之沤堆均匀。 沤堆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小时。 沤至叶色变为深黄带褐色,茶坯出现粘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沤堆适度。
(4)复揉
经沤堆后的茶坯,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回松,需复揉一次,使条索卷紧;沤堆后,堆内堆外茶坯干湿不匀,通过复揉使茶汁互相浸润,于湿一致,以利干燥。 复揉前最好烘热一下,用50-60℃的低温烘7一10分钟,使茶坯热化回软,以利成条。 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时间约5-6分钟,使条索达到细紧为止。
(5)干燥
六堡茶的干燥是在七星灶上采用松柴明火烘焙。 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 毛火焙帘烘温80-90℃,摊叶3-4厘米,每隔5-6分钟扒一次,使受热均匀,干燥一致,烘至六、七成干时下焙。 摊凉20-30分钟,待水分布均匀后再打足火。 足火是低温厚堆长烘,烘温50-60℃,摊叶厚35-45厘米,时间2-3小时,烘至含水量在10%以下,即为干燥适度。
六堡茶干燥切忌以晒代烘,所用烧柴切忌用有异味的樟木、油松等柴火或湿柴,以免影响品质。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人口密度多少
人口:约66.5万人人口密度:156人/km 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浔桂两江汇合地区,环抱桂东中心城市梧州市,“瑶连五岭,总纳三江”,素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全县辖17个镇、243个行政村,土地面积4273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66.5万人,有耕地3万公顷,林地34万公顷。 苍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古为虞舜巡游之地,秦汉已建立郡县之制。在当代,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故乡。建置沿革秦朝县地属桂林郡(一说属南海郡)。汉初赵佗(南越武帝)封其宗人越光为苍梧王,治广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广信县(今巷梧县及梧州市全境),县治广信城(今梧州市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猛陵县(今人和镇、岭脚镇地),县治猛陵(今人和镇孟陵村)。广信、猛陵两县隶苍梧郡。三国吴天纪四年(280年),由广信县分置新宁县(今大坡镇、广平镇地),县治大城村(今大坡镇城村)。同年,由广信县分置农城县(今龙圩镇、新地镇);新宁县改名宁新县。东晋时农城县改名遂城县。广信、猛陵、遂城、宁新4县同隶苍梧郡。到南北朝建制不变。隋开皇三年(583年),广信县更名苍梧县。同年撤宁新县并入苍梧县。十九年遂城县改名戎城县。大业三年(607年),撤猛陵县并入始安郡豪静县。苍梧县、戎城县同隶苍梧郡。苍梧县为苍梧郡治所。唐武帝四年(621年),复置猛陵县,更名为孟陵县。孟陵县、戎城县隶藤州。光化四年(901年),戎城、孟陵两县改隶桂州,苍梧县隶梧州,为州治所。到五代建制不变。宋开宝四年(971年),撤孟陵、戎城两县并入苍梧县。熙宁四年(1071年),戎城改称戎圩镇。巷梧县隶梧州,为州治所。此后到民国,除隶属变迁外,苍梧县名及建置基本不变。1950年1月10日,苍梧县人民政府成立,与梧州市分治,隶梧州专区。1951年隶容县专区,县人民政府仍驻梧州市,1952年6月迁龙圩镇(即戎圩镇)。1984年2月始隶梧州市。行政区划明代苍梧县划为5厢、5坊、11乡,并置4个巡检司,乡以下设图。清末苍梧县仍设11乡,编为25图、1所、255甲。民国22年(1933年),全县分7区、69乡(镇)、721村(街)、7526甲。36年,撤销区建制,全县分为37乡、6镇、691村(街)、6236甲,沿用至1949年。1950年10月,全县调整为10个区69个乡1个镇。1952年11月,将沙岐、沙头等17个小乡划归贺县管辖。1955年1月,原划归贺县的17个乡中有沙头等15个小乡重拨归苍梧县。当年全县划为13个区167个乡1个镇。1958年8月,将龙新和扶典农业社划归梧州市管辖。9月,撤销大乡,成立大坡、广平等9个人民公社,下辖各大队(原小乡)。1961年6月,成立5个大区和一个区级镇,30个公社255个大队。1971年2月,长洲公社全部和夏郢、旺甫2个公社一部分共12个大队211个生产队拨归梧州市管辖。当年全县有14个公社,1个镇。1984年9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公社管委会改称乡人民政府,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1988年12月,广平、大坡等8个乡改为镇建制。1993年11月,全县各乡全部改为镇建制。1996年4月,林水镇与龙圩镇合并为龙圩镇。2002年,苍梧县人民政府驻龙圩镇,下辖六堡、旺甫、梨埠、木双、岭脚、长发、京南、狮寨、龙圩、夏郢、石桥、沙头、大坡、广平、新地、人和、倒水等17个镇,243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苍梧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年均气温21.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年均无霜期达331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全县森林蓄积量9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3%,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和八大产脂县之一;蕴藏着金、铅、锌、铜、铁、钛、水晶石、重晶石、花岗岩、石灰石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30多种;境内大小河流107条,集雨面积4000平方公里。可开发水利资源15.6万千瓦,现有发电装机容量2.1万千瓦,为全国初级电气化县;爽岛民族风情旅游区、李济深故居和粤东会馆是桂东南的主要旅游景点;“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倒水早熟沙田柚”闻名遐迩、“六堡茶”驰名中外。交通状况1985年,全县公路36条,通车里程577公里。此后对主要公路干线扩宽硬化。1991年修筑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1998年建环城一级公路。2000年扩建梧(州)信(都)二级公路、苍(梧)岑(溪)二级公路。2001年,次开发全县公路104条,通车里程1201.39公里。其中干线公路9条,279.8公里;乡村公路95条,921.59公里。216个行政村有公路相通,占行政村总数89 %。营运汽车1120辆,其中货车954辆,年货运量128万吨,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客车166辆,年客运量41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营运三轮摩托车550辆。2002年8月31日,苍(梧)郁(南)高速公路动工兴建。县内大小河道全长914公里,可通航河道814公里,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重要通道。民国时期80%以上的货物经苍梧出口。解放后由于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水路运输渐显衰落。2001年,全县有机动船205艘,载吨,1200客位,千瓦。年货运量90.6万吨,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客运量5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83万人公里。 全县交通方便,邮电通讯发达,水路溯江而上可直通桂、柳、邕,顺江而下可直达珠三角和粤港澳,陆路有207、321国道和南梧二级公路在境内经过,梧州飞机场与县城一水之隔,即将修建的桂梧和南苍高速公路在县城附近交汇。全县各镇村已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国内特快专递,十分便利。新建成的县城环城一级公路宽畅亮丽,县城防洪堤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外向型工业园区正加紧建设,投资60多亿元的梧州长洲水利枢纽即将上马,全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经济发展近年来,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1%,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7.2%。2001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23.46亿元,财政收入1.51亿元。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副产品丰富,尤以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倒水早熟沙田袖、六堡茶出名,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具有较大规模的荔枝、沙田抽、龙眼、黄榄、玉桂、八角等经济林果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2001年荣获国家授予“八角之乡”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工业基础较好,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有24家,其中中型企业3家,钛白粉、松香及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九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1.4%,2001年达到21.23亿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九五”时期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了资金15亿元,进行公路、县城区防洪堤、农村电网改造、邮电通信、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小城镇等方面的建设,计划兴建的长洲水利枢纽、两广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洛湛铁路从县境通过。苍梧,作为西部大开发区域最东南位置上的一个县,享受国家西部开发优惠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及沿海开放政策,全县人民正同心同德,抢抓机遇,按照“农业立县,工业立审,二元构建” 的战略构想和“5132”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让千年古郡再造辉煌。自然资源农业:苍梧县是广西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全县耕地面积2.899万公顷。大坡、新地、龙圩、石桥等镇办有经济作物示范带,大坡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广西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之一,对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苍梧农产品丰富,特色农产品众多,优质谷、六堡茶、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早熟沙田柚、沙糖桔、无渣粉葛、爽岛生态鱼、大恩山地鸡、沙头瘦肉型猪等享有盛誉。林业: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公顷,森林面积.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林木蓄积量799.8万立方米,是国内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和八大产脂县之一。木材、肉桂、松脂、八角和竹子是我县主要林产品。梧州市正在建设的“百亩八角长廊”大部分处于我县。我县曾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八角之乡”、“广西绿化模范县”等荣誉和称号。水利: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07条,既有舟楫灌溉之利,又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全县理论水力资源蕴藏量21.8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资源10.8万千瓦,境内现有已建、在建的电站31座,发电装机容量2.1万千瓦。矿产: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金属矿有有钛、金、铜、锌、铁、稀土、钼等,其中钛矿蕴藏量达900多万吨。非金属矿有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矿等,其中花岗岩储量2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稀有金属和镁矿等。苍梧县爽岛发电站旅游景点李济深故居李济深故居座落在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李济深是我县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故居建于1925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是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式建筑。1997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济深故居2021年4月,苍梧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苍梧县位列第366名。2020年11月,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苍梧县位列第75名。2018年12月,苍梧县上榜广西2018年度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区)名单。2018年8月,苍梧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迷失在六堡茶的故乡
苍梧县六堡镇牌坊(黄六淮 摄)转眼八月,艳艳荷花刚好进入灿烂的尾季。 不见花影缭乱,茶园主人们即将收割一份落根结果的原始乡村态度,萃取出清香的境味。 两天前刚遭遇一场地震和强台风,使苍梧牵动着人心。 如今这里天空变得越发通透辽阔,仿佛要用尽积攒了一整年的蓝。 在这样的天空下,坐落六堡镇青山碧水间的茶园与福建安溪相比,或少些武夷山的壮美和柔情,却多了桂东田园牧歌式的静谧与古朴。 我对于六堡镇的初始印象,是来源于友人送给的一盒名叫“黄金叶”的老树茶。 茶叶装在一只半公斤装的袋子里——一个简单的牛皮纸袋子,上面画着一幅古代民间茶俗图,中间是五代后晋诗人郑邀的茶诗。 下面是它的商标“茶伯六堡昌”,以及一个位于梧州北部苍梧县六堡镇的地址。 其设计风格无不透露着浓浓的复古气息。 我盯着这种奇怪的茶叶看了半天,每一片茶叶都有婴儿手掌一般大。 多年来,我一直只喝绿茶,而且只喝最新鲜的老家庐山云雾茶。 友人告诉我这是六堡野生生茶,口感纯正,汤味很浓,她建议我不妨试试。 不过只有到原产地去才能真正品味它。 我问为什么,她摇了摇头。 这个问题只有我自己才能找到答案。 不知道是被六堡茶的山野气质所迷住,还是对形制古典的小镇情有独衷,那天造访结束后,第二天我就收拾行囊,前往六堡镇,开启一场零距离接触六堡茶的茶汤之旅。 苍梧六堡茶厂的有机茶园(黄六淮 摄)造访六堡镇最好的交通工具是汽车,飞机和火车都不经过那里。 从梧州高铁站下车后,我们剩坐苍松六堡茶厂黄利华的车前往六堡镇。 出了城郊之后,公路就像回形夹一样在山间蜿蜒向前,过了许多崎岖的山峰,终于可以看到廊桥、牌坊和四处蔓延的茶园。 显然,我们离六堡镇已经很近了,这是梧州最令人惊奇的一个景点,类似四川名山县的蒙顶山——但是这个地方完全看不到游客。 一下车,还未分辨出东西南北呢,我们便被层层绿浪包围了。 一道道茶园从山坡上绵延下来,铺叠出一幅幅绿色画卷。 六堡茶具有让人镇定宁静的效果,果然与南方茶园浑然天成的气质不谋而合。 山风里充盈着茶花香,在茶园中俯身拍照时,更是香气扑鼻,让人惊喜,相机或许可以捕捉到自然流露的微笑。 这里似乎是进六堡镇唯一的山门要道。 “六堡”、“官营”,光听名字就能让人想起古代的军事要塞,就像北京的三里屯、王四营等地名一样,只可惜从当地苍梧县志里却找不到只言片语这方面的记录。 “堡”除了指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如堡垒、暗堡、地堡之外,还可以用作类似于驿站及“铺”等地名,如十里铺,马家铺。 从秦始皇的百越,到赵氏兄弟的南越国,再到汉武帝的广信县,以及后来的苍梧郡、苍梧县、戎城县、秀平县等等,这里一直都是百越民族坚忍不拨精神的渊源地。 而苍梧县的“堡”也有可能是用来通信的。 不过一堡、二堡、四堡、五堡都因感觉地名没有个性,后来全都改名了,只有三堡(在岑溪)和六堡,就是现在的六堡镇仍沿用老地名。 历史上这几个地方都盛产茶叶,但以六堡镇出产的茶叶更为浓、醇,故有“六堡茶”之称。 苍梧六堡茶厂(黄六淮 摄)黄利华的苍梧六堡茶厂就展布在要道右则的官营坪上。 这里早先是一家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茶厂,原名叫六堡茶厂。 自2005年开始,原貌修缮整建,保留了老茶厂一惯的青砖黛瓦砖木建筑的风格,未多加修饰,处处流溢着古朴怀旧况味。 再往前走,改变方向,穿过一条浓阴蔽日、梨蜩骚然的长廊,从架在官营坪上的茶亭里眺望,这里是一望无垠的田园风光。 茶园对面,散落着农舍的房顶,远处有大桂山、大瑶山、铜镬大山和连锦蜿蜒的丘陵谷地。 穿过茶园、掠过六堡河的风,清爽宜人。 苍梧六堡茶厂最具特色的就是我脚下的这片有机茶园。 听黄利华介绍,他的茶园一直坚持自然农法耕作,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在六堡茶老茶厂现地生产制造,如八年陈六堡茶、苍松六堡老茶婆等,包括山下那几垄色泽饱满秀美的六堡茶苗培育基地,均是“苍松”的杰作。 六堡晨雾(黄六淮 摄)进入厂区大门之前,我饱览了周围的风景,我觉得这老茶厂的巨大魅力,这清雅的风趣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不无关系。 这老茶厂活生生地映着四季的嬗变,受到酿造出自然情绪的田园和森林的保护。 各类收藏茶叶的竹篓、葫芦和金属茶罐。 明清以后,贮茶十分讲究。 在同一竹篓中贮藏不同品种的茶叶,称之为“品司”。 (黄利华 摄)进入茶厂大门,一眼就可以看到品茶室的一个角落里的展示柜,收藏着颇有历史的包装茶叶。 陶瓷罂、玻璃瓶、麻布袋、精制金属罐、藤编篓、铝箔袋、竹篾篓、竹筒、青花陶瓷罐、葫芦等五花八门,这家琳琅满目的品茶室像是一个长大后可出息为茶学教授、富有好奇心、品学兼优的小男孩的百宝匣,非常的有趣。 但是收藏茶叶的柜子及方式有点简单,令人有点担心这些骨董级的茶叶能保留多久呢?黄利华五十岁出头,中等身材,方脸、直鼻梁、浓眉大眼,一头粗黑的长发,说话随和、谨慎,举手投足间无不给人一种风雅如斯、生性随意的印象。 在清香缭绕的空落落的光影中,他坐在这堆宝贝旁边的一条高脚木凳上,一边喝着茶一边谛听着传至他耳际的无声的话语。 半个世纪以来,六堡老茶厂的茶叶伴随着梧州人的记忆,还有一路走来的轨迹,此时正透过此处建筑无声无息地与光影一道将老茶厂的温度传递给像我这样到访的旅人。 在开启茶汤之旅的一瞬间,你内心便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抹叶香的黑色柔情。 现场有试喝的六堡茶茶品,包括老茶婆、六年陈六堡茶,和我曾见到过的老树茶。 除此之外,还有采茶、炒茶、揉茶及茶席等体念活动。 我在茶厂制作车间参观,然后又去百年茶树的老茶园流连,藉此消磨了几个小时。 但是游客前往六堡镇还有另外两个地方更值得一去。 其一是著名的合口码头,就坐落在镇中心。 当我来到这个码头时,发现自己置身于小镇的裂隙,身周的一切突然变得整洁宁静。 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码头,是茶船故道的起点,六堡茶当年就是通过这条水路用竹排或小船转运到封开,再下南洋。 自唐宋以来,它一直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六堡镇也因此而迅速繁荣。 据说每次茶叶装满船后,当地人都会跳起鹿儿舞,唱起响亮的山歌目送茶船远去。 然而历经千年,繁华落尽,六堡河在岁月中变得轻浅,再也承担不起那样繁重的运输,如同淤塞的汴河,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对于小镇本身,这种千年如一日的平静,依然宠辱不惊,却是值得尊重。 轻舟快渡出合口,浪急滩险到梨埠。 六堡河源远流长地诉说着茶船故道上老船工感人的故事。 宽阔的两岸、澹澹的水流、茂密的绿林……,衬托出旖旎的大陆风光。 乘游船至合口码头,悠游享受一番古迹巡礼,应该是一种时光倒转梦幻般的怀旧氛围吧。 苍梧县六堡镇合口码头(黄六淮 摄)离开合口码头进入依河而建的茶街,走在青石板小路上,茶街的古朴在一点点展露。 已是傍晚时分,路上的游人不多,一抹夕阳斜斜下沉,在古镇的河流上倒影出悠悠的橘红。 以竹林为围垣,沉浸于静谧中的青色图景,此时已幻化成了我难以抹去的一缕乡愁。 走过长长的廊道,茶街上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风貌的小茶馆依次排列,青砖碧瓦,屋檐翘首,恬静而朴素,彷佛在讲述一个唯美的故事。 茶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装在竹篓、葫芦、木箱、陶罐、锡罐里的六堡茶,店主把这些茶分为7个等级,即从特级到6级;样式有茶粉,茶芽,茶壳,老茶婆等,每一种茶味道都不一样,每一个年份的口感都不相同,看上去有种令人愉悦的保守气息。 新茶街(黄六淮 摄)茶街上游客寥寥,实属遗憾!但这里存在着真实的生活气息,真实得有时会让你莫名的潸然泪下。 而对于生活在广西的人来说,武夷山也许有些远,但家门外不远处或许也有墨绿色的乡村态度触手可及,为燥热的秋日带来漫山遍野的清凉与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