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是广西梧州苍梧县的一个特产,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被誉为“南方黑珍珠”。六堡茶的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记载。明清时期,六堡茶成为朝廷贡品,享有盛誉。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独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压制成型等工序制成。六堡茶具有耐泡、香气浓郁、醇厚爽口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六堡茶的产区主要集中在苍梧县的六堡镇、六堡乡和六合乡。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质肥沃,非常适合六堡茶的生长。
近些年来,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许多茶商前来投资。其中,最著名的六堡茶商老板有以下几位:
李志强
李志强是六堡茶行业龙头企业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1963年出生于广西梧州,毕业于广西大学经济管理专业。1994年,他创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开启了他的六堡茶事业。
在李志强的带领下,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六堡茶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旗下的六堡老茶坊品牌享誉海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
黄世忠
黄世忠是六堡茶知名企业六堡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出生于广西梧州,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1998年,他创办六堡茶叶有限公司,专注于六堡茶的生产和销售。
黄世忠对六堡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六堡茶文化。在他的带领下,六堡茶叶有限公司成为六堡茶行业的后起之秀,其生产的六堡茶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认可。
陈晓明
陈晓明是六堡茶知名企业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出生于广西梧州,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2年,他创办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主营六堡茶的生产、销售和文化推广。
陈晓明是一位颇具商业头脑的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迅速发展, becoming a leading enterprise in the Liubao tea industry. The company's Liubao tea products are highly regarded by consumers for their excellent quality and unique flavor.
结语
以上三位六堡茶商老板,是六堡茶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对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六堡茶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付出了心血。在他们的努力下,六堡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在未来,六堡茶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六堡茶商老板们也将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六堡茶产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六堡茶专家:六堡茶何为好茶(二)
彭庆中(三口居士)探讨六堡茶品质:彰显个性与合适并重在茶庄品鉴茶艺的场合,孙先生带来了一泡不错的六堡茶,引发了茶友们关于好茶的讨论。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如陈先生那样,高价往往被视为好茶的标志,尽管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在规范的茶市场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通过与茶友交流,陈先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信任茶庄,并根据个人口味和识别能力挑选品质优良的茶叶。 每个人对好茶的定义都有所不同,老茶客陈先生注重的是茶带来的舒适感,他认为只要能让人身心愉悦,无论价格高低,都是好茶。 普洱茶的评价标准虽复杂,但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易理解的方面更受青睐,而对于专业标准的推广则存在挑战。 茶庄老板梁智中强调,好茶的选择因人而异,正如民间谚语所说,茶的喜好没有定论。 他认为,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商家应该尊重顾客的消费能力和口味,而非单纯追求高价。 不恰当的商家行为,如对低档茶的轻视,实际上忽视了茶的品性与道德。 古小姐作为女性茶友,关注的则是茶的怡神益气功效,她认为口感好、能带来美好回味和放松心情的茶,就是好茶。 从健康的角度看,茶的香气和口感能提升人的心理状态。 从专业审评角度看,茶叶的加工工艺和保存状况直接影响茶质。 好茶要求加工正常、保存良好,回甘快、香气浓、滋味正且口感舒适。 虽然消费者可能会对茶叶的品种、选料、采摘时间有了解,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口感来判断是否为好茶。 金庸先生的品茶趣事也提醒我们,好茶的定义可能超越了技术层面,更多地关乎个人的感受和享受。 在轻松的品茶氛围中,即使是大众茶,只要能满足品饮者的需求,就是好的。
六堡茶的百年历史
一百年来,六堡茶几经兴衰起落,最鼎盛时几乎六堡乡里家家做茶,年产数十万斤,日本侵华期间,千里茶园荒芜,民生维艰。 六堡茶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近代茶业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
第一回广信梧州饮茶源远流长
梧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赵佗建南越国。 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独据岭南,又建苍梧王国,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 高后五年,佗以其族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
赵佗的弟弟赵光即位后,便开始着手兴建王城,取苍梧(亦写作仓吾)族之名,称苍梧王城。 岭南文化至汉代开始崛起,广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在陆羽引用的《桐君录》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西汉乃至更早的时候,岭南、两广人民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也有了以茶奉客的习俗。 只是当时的喝茶方式不是我们现在的泡饮法。
《晋书》中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的记载,《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就是说当时是将茶叶煮着来喝,《桐君录》更注明加入一些姜桂香料。 在现在梧州周边县市的打油茶流传下来的做法中,还可以依稀追溯当年的吃茶烹茶之法。
第二回客来奉茶最早崇茶之风
据大量史料显示,喝茶之风是最先由名流士绅阶层兴起,并逐步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的。 而且,这种崇尚饮茶之风,最先是由南方开始的,之后渐渐向北方影响。 有学者研究,在西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豪门过江,建康(南京)成为当时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 这一时期,建康的上层社会崇茶之风才渐渐开始盛行。
而早在两汉、三国时期,在当时作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的古广信梧州,受中原战争影响甚少,乃名流雅士经学家等汇聚之地,饮茶之风兴盛,甚至已经向社会各个阶层渗透,进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形成客来奉茶的习俗。
而且,茶叶原产南方,岭南利于种植,资源丰富,较易获得。 可以推测,岭南地区特别是当时的岭南名郡古广信梧州估计是全国最早流行喝茶的地方之一,并且,客来先设的接待客人的奉茶的做法也远远领先于中原地区。 因此,《桐君录》中方会在此重重的写上一笔。
第三回六堡产茶历史甚为悠久
六堡何时开始种茶产茶,尚未有确切的考据。 从当地茶农世代流传下来的说法,六堡在很早的古代就已经开始种茶了,可以说,六堡制茶产茶的历史相当的悠久,而且,以品质优异独具特色,在很早的时候(起码在清朝嘉庆年间)就闻名遐迩了。 因此,很多资料显示,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二十四大名茶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八步传入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 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并得出六堡茶的树种和工艺均传自湖南云云。 不过,笔者觉得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从六堡镇现存的有数百年、直径达三四十厘米以上的老茶树来看,其种茶产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应该远远不止两百年。
据六堡镇茶人黄超、黎林和六堡农家茶协副主席陈伯昌介绍,在六堡镇的九城现在仍然保留着相当部分的老茶树可以考据。 黄超说:现存还有许多老茶树,有的长成了大树,估计有三四百年以上。
而说到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只能够说明其两者由于比较接近,相互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排除树种和工艺由六堡往湖南传播的可能,毕竟,世界茶树发源地在云南,通过水路传播下来的可能性。 而六堡茶确切的原生茶树品种的来源和工艺形成的过程的考据,仍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作科学论证。
第四回战前盛况家家户户产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港、澳、南洋久负盛名的六堡茶一直以来得到华人华侨的推崇,非常畅销。 而且水路运输畅顺,运输费用低廉,主销区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较和平安定,因此六堡茶的发展很快,在六堡乃至周边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产量很高。
据六堡镇老茶人陈振东回忆: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人人都做茶。 而且,老人还说当时流传有这么个说法,说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六堡人非常容易,只要看看他的脚,脚黑的一定是六堡人了。 陈振东老人接着解释,说由于当时家家户户都做茶,以前的工艺做茶的时候,用锅杀青之后,要揉捻,那时多用脚踩搓揉,由于茶叶汁液的浸染,久而久之便人人黑脚了。
据资料显示:《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 从这个记载上,我们可以想像出当年的产茶盛况。
据六堡镇87岁的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其实,当时产茶制茶的多是农户,收茶的多是商户茶庄,很是分散,缺乏准确的统计,很多小茶庄看到有利可图,都在开秤收茶。 估计真正的产销数量可能还不止呢,老人说,有说最多那年是收茶80多万斤。
据《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亩,年产茶5450担
第五回规模空前漫山遍野茶园
六堡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里面很多人种茶,漫山遍野都是茶园。 即使是三几个人一户的小户人家,往往也会种有相当的茶树,产不少茶。 当年,六堡的几个茶乡里,家家户户种茶做茶,景象非常壮观。 老人回忆,那时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脚踩揉的。 一般是攀扶着门头或廊道的一根横木,用脚踩揉茶青。 老人说,那时候,几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这种的横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 说起那时候的踩茶工艺,老人还津津乐道说,说那时候踩茶还是很讲功夫的,有技术的茶农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为很大很圆的一团,不会散开。
第六回茶船古道见证兴衰沉浮
由于六堡茶品质优秀,当时在港澳和南洋等地名气逐步大起来,销售情况非常好。 更多大商家、茶庄进入到六堡开设分庄收茶。 据87岁的李旭秋老人回忆,他听祖母说过,当时已经有如香港天顺祥茶庄等多家大茶庄进入到六堡收茶,广元泰茶庄就是其中最有名一家。 老人回忆道,他最深印象的是当时在广州骑楼外砖柱大大的茶庄字号和当时运茶装茶用的箩筐都扫上了统一的唛号。
据资料显示,清初广东航海贸易被禁止,那时往来外国的商船很少,也没有什么外来贸易。 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开海贸易。 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 这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
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贸易。 从此,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 大量的茶叶通过这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 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 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 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 这条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第七回百年老号更以六堡扬名
据老人回忆,香港天顺祥茶庄和广元泰茶庄都是当时很有名、规模很大的茶庄,而且,都是省港都开设有分店的百年老号,广元泰在南洋怡保还开设了分号,至今其后人仍在经营着茶行。
广元泰茶庄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 原来开设在福建泉州。 创始人原籍广东三水,其父以文取仕,做了几年官后心灰意冷,无心官场退隐回家。 并告诫子孙专心营商,不得参加科举,并举家往福建泉州开设茶行。
后来由于清政府关闭了福建海关(1757年),便将广元泰迁址到广州,在十三行开设茶行,专门经营茶叶贸易。 由于品质卓越,经营有方,至清末已经是远近驰名,先后在香港、南洋开设分号,生意做得非常大。 广元泰的茶畅销,在省港澳等地很受欢迎。 之后,广元泰茶庄便推出一种内飞,有天宝物华名茶世家省港联号百年制茶广选精作元度细茶泰和顺雅品质尤嘉爰凭印鉴谨识无差毋致伪假字样,以文中以嵌有广元泰三字的记,并盖上其图形及印章以辨真伪,这种做法在时甚为领先,引来许多茶庄竞相效仿。
据说,广元泰后来在六堡设庄收茶,并经其特有工艺加工出来的六堡茶,风味很独特,并以其所产六堡茶特有的泰和顺雅品质而赢得市场的一致认可,扬名海内外。
第八回交易畅旺茶庄云集六堡
关于当时黑茶收购的记载,散见于存世的各地地方志及文献:采办黑茶,在进山办茶前作好准备工作:先要择点应用什物家具器皿以及篾器、木器,再要择选(茶)行内先生、管楼、管厂、管行人等;要从色、味、形等方面辨别茶的真伪,重条紧、色顺、纹直、沉重、味佳、外乌油色;其时,粤港茶商尤其注重茶叶质量,绝不以次充好,强调以质论价,靓茶好价,申明勿惜价,贪便宜,岂有好货。
一直以来,茶商与茶农、茶行的关系非常密切。 据笔者向当地多名老茶人了解,当时收茶多是茶商在六堡合口街(当地口音读鸽口)开设分号、分庄(或称子庄),在采收季节,由茶号派人进六堡按级别定好价格后,直接开秤收茶。 毛茶经分筛、分级后,统一用大箩筐装好,通过六堡河这条茶船古道,经梨埠、封川运回广州总号,加工精制后,踩箩或制成饼茶,装箱销往海外各地。 这种做法多数是广州外来的大茶号,如万生茶庄、广元泰茶庄等。
六堡镇中至今尚存的收茶点茶亭依稀可见当年的风貌。
据80多岁的老茶人陈振东回忆,当时收茶和开设茶庄的很多,有英记、万记、同盛、公盛、源盛、盛发等等,非常多,大多是广东的茶商,如生记的老板是鹤山的,一个姓温一个姓梁。 盛发茶庄是附近旺甫人所开,姓梁。 据李旭秋老人回忆,最多时,十多家大的茶庄云集六堡,其他小的商贩就更多了。 茶庄的多与少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当时,六堡所产的茶交易一直以来都很畅旺,据李旭秋老人回忆,不同的时期,在收茶的季节,六堡的合口街、马连坪等多处专门都设过茶叶收购集市,部分茶商茶农则聚集在合口街大樟树下(当地称为樟木根)开秤收茶。 而广元泰、万生、英记等最有实力的茶庄则在六堡专门开设有分号,由茶农上门交茶。
第九回竞争激烈茶商频出奇招
当时收茶的店铺大多已不复存在,唯一完好保存至今的是当时的称之为茶亭的一个屋子,青砖所砌,是当时收茶的一个交易地点。 这个茶亭是当年六堡最为富有、最大的地主韦景平所开设。 茶亭位于路边,大门外有青砖柱支撑起宽阔的檐廊,看来估计是方便茶农们交茶时等候歇息而设。
另外,据原六堡乡乡长老茶人邓兆明回忆,有部分茶农直接挑茶到合口街上的茶庄进行交易。 也有部分茶庄是通过熟悉六堡当地情况的二老板到直接各个村寨,与茶行的人一起看茶定价后,由茶农挑茶到合口街樟木根交茶,而二老板则分别向茶农、茶商收取一定佣金。 后来,精明的六堡人出现一些专门跑村进寨收购毛茶贩运到广东牟利的群体,后来渐渐发展到当地或附近乡镇的茶人自己开设收茶的茶庄。
由于当时在合口街收茶的客商、茶庄很多,竞争甚是激烈。 为了保证收到更多更好的六堡茶,很多茶商各出奇招。 有的是依仗当地雇来的二老板的人脉和资源,掌握部分茶区的茶农的毛茶;有的与茶农协商长期订货,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如黑石、恭州所产的茶,这个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模式。
据对六堡茶掌故颇为熟悉的邓永斌说,当年,六堡的交通很不方便,地处深山之中,只是靠六堡河运茶叶出去后,回来时载回所需的日用品,物资非常匮乏。 而且,山区茶农大多生活很苦,寅吃卯粮。 一些精明的茶庄茶商就推出了茶农记账赊去日用品,等来年茶季时交茶来抵扣的做法,既帮助了一部分的茶农,又保证了收购毛茶的数量。
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7年12月26日,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属于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在整体收购原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基础上成立。 原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11月的中国茶叶总公司梧州支公司,1954年1月改为中国茶叶出口总公司广西支公司梧州办事处。 从1954年到1988年,期间名称多有变动,但一直从事六堡茶的生产和出口业务。 1988年1月5日正式成立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隶属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专门从事广西的六堡茶生产和出口业务。 可以说六堡茶产业能延续至今,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功不可没。 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历史是新中国六堡茶发展历史的缩影。 今天,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传承了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光荣传统,继续演绎广西六堡茶产业的未来,我们坚信,广西六堡茶产业在引进了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之首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凭借“中茶”牌的品牌优势和其辐射全国及全世界的销售网络,必将给广西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添上腾飞的翅膀,重塑辉煌。 法定代表人:张均伟成立日期:2007-12-26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英文名:China Tea (Wuzhou) Co., Ltd.人员规模: 100-499人企业地址:梧州市钱鉴路大冲里7号第2、3、5幢经营范围:茶叶及相关制品生产;茶叶种植;茶叶、农产品、日用品、文化用品、办公用品批发、零售;信息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