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六堡黑茶起源
- 六堡黑茶工艺
- 六堡黑茶功效
- 六堡黑茶鉴赏
- 六堡黑茶收藏
六堡黑茶起源
视频链接:
文字介绍:
六堡黑茶起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相传在唐朝时期,六堡地区的一个名叫罗伯的茶农,偶然发现茶叶堆放后经过发酵,产生了独特的香气和滋味,于是便发明了六堡黑茶。
六堡黑茶工艺
视频链接:
文字介绍:
六堡黑茶的制作工艺独特,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步骤。其中,渥堆是六堡黑茶工艺核心,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茶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形成六堡黑茶特有的色、香、味。
六堡黑茶功效
视频链接:
文字介绍:
六堡黑茶富含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等营养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保健功效。
六堡黑茶鉴赏
视频链接:
文字介绍:
鉴赏六堡黑茶,主要从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叶底等方面进行。优质的六堡黑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香气浓郁醇厚,滋味醇和甘爽,叶底红褐明亮。
六堡黑茶收藏
视频链接:
文字介绍:
六堡黑茶具有良好的收藏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中的有益成分会不断转化,茶汤会变得更加醇厚甘爽。收藏六堡黑茶,需要选择干燥通风、避光避害的场所,适宜的温度在15-25℃,湿度在50-70%左右。
细说黑茶之广西六堡茶
广西六堡茶详解
黑茶工艺独特,其制作流程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 原料以粗老为主,长时间堆积发酵,形成其独特的黑色或黑褐色。 黑茶因适应边区少数民族,又称边销茶,其中黑毛茶是紧压茶的基础,如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广西六堡茶等,深受少数民族居民的喜爱。
六堡茶源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历史可追溯至清嘉庆年间,以其槟榔香闻名。 六堡茶区著名的是恭州村和黑石村,如今产地已扩展至贺县、横县等地。 六堡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紧压茶形如大篓,每篓重30-50千克,以散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热装篓、陈化等步骤,形成本色带“金花”的优质品种。
苍梧县六堡乡地理位置优越,山势险峻,茶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腰间,土壤富含磷铁。 历史上,恭州村和黑石村的茶叶品质尤为出众。 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干燥,每个环节都对茶叶的特色起着关键作用。
六堡茶的制作过程精细,如手工杀青需控制在适宜温度,揉捻轻柔以保护茶叶细胞,渥堆则让茶叶发酵,复揉则使茶汁均匀,最后通过干燥形成其特有的“红、浓、陈、醇”口感。 冲泡时,选用紫砂壶,先洗茶再泡,根据个人喜好调整泡茶时间和水量,充分展现出六堡茶的韵味。
六堡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醇厚的滋味,成为了广西乃至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散茶还是紧压茶,都能在冲泡中展现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
广西黑茶:六堡茶百年兴衰史(五)
广西黑茶:六堡茶百年兴衰史(五)之价格倒挂与收购政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堡茶的衰落与收购政策紧密相连。 由于茶叶收购价格过低,如1955年每50千克六堡茶收购价仅为25元,低于生产成本11元,这导致茶农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大幅降低,茶园逐渐荒弃。 当时的政策偏重于烘青绿茶的收购,且六堡茶收购价低于烘青绿茶,这促使茶农转向成本更低的烘青绿茶制作,传统后发酵工艺受到冲击。 六堡茶与烘青茶的收购价对比显示,六堡茶价格长期低于烘青茶,例如1950年至1980年间,六堡茶收购价比烘青茶低7.5%至20%。 这种不合理的收购政策对六堡茶的传统风味和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加剧了其在港、澳和出口市场的衰落。 尽管六堡茶在困难时期后曾试图通过提升产量和改良工艺来挽回市场,但茶农的积极性并未恢复,如1974年至1980年代,尽管有振兴计划,六堡茶的生产和销售依然停滞不前,直至进入1980年代才逐渐衰落。 然而,改革开放后,六堡茶产业开始复苏,传统工艺的重视和市场机遇的把握,为六堡茶重振旗鼓提供了可能。 茶友陈生表达了对传统六堡茶风味的怀念,希望六堡茶能找回昔日的辉煌,这反映出重新挖掘和传承传统工艺对于六堡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细说黑茶之广西六堡茶
黑茶基本知识: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 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少数兄弟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和云南普洱茶之分。 六堡茶产地:六堡茶因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 在清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叶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至今已经200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六堡茶区中最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 现在除苍梧县外,贺县、横县、岑溪、玉林、昭平、临桂、兴安等县都有一定量的生产。 六堡茶有散茶与紧压茶两种。 六堡紧压茶高56.7厘米,直径53.3厘米,每篓重30-50千克,以六堡散茶为原料,经潮水渥堆后蒸热装篓压实、晾干、堆放陈化而成,此茶表面现“金花”者品质亦佳。 现在六堡散茶产区相对扩大,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除苍梧县外,贺县、横县、恭城、钟山、富川、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20-30个县也有六堡茶的生产。 六堡茶制作工艺流程是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则成毛茶。 后再加工时仍需潮水沤堆,蒸压装篓,堆放陈化,最后使六堡茶汤味形成“红、浓、陈、醇”的特色。 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度,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33天。 六堡乡属于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 茶叶多植于山腰或峡谷间,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 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少土,含磷、铁质较多。 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最有名的为恭州村及黑石村茶。 据地方志记载,“恭州村所产的茶叶,其地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已足,且在高山得云雾独多,每当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嫩且厚而大,其味独浓而香。 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俱为黑石与得水亦足,而茶叶亦大而厚,味亦浓”。 六堡茶制作工序:六堡茶是采摘当地群体种品种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而成。 杀青:锅温在160度左右,茶叶下锅时有“啪啦”之声,叶温不超过70度为宜。 手工杀青,每锅投茶青2-2.5千克。 杀青机杀青,每次投7千克左右。 一般杀5-6分钟,到叶质柔软,茶梗折不断,叶色转为暗绿,茶叶有些粘手,青草气消失,发出茶香为适度。 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 加压不宜过久,一般是轻揉。 在揉捻过程中,要1-2次用手或解块机解块,并及时分筛。 沤堆:是将揉好的茶叶放入竹箩内或堆放在竹席上进行发酵,这是六堡茶加工的一道特殊工序。 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破坏叶绿素,使叶底颜色变为黄褐色,减轻苦涩味,汤色加深呈黄红色,滋味变醇。 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措施,一般堆高30-50厘米,放入箩内,每箩茶坯15千克左右。 当叶色由黄转为深黄带褐色,并出现粘汁,发出醇香即为适度。 在堆沤过程中,茶堆温度以40度左右为宜,超过50度会烧堆,造成叶底变黑,滋味淡薄。 当茶温达到50度左右,要及时翻堆散热,以免烧坏茶叶。 复揉:茶叶经过发酵,原来已经揉好的茶条会松散,通过复揉,可使茶汁相互滋润,干湿一致。 复揉前最好用低温烘7-10分钟。 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揉5-6分钟到条索紧结为止。 干燥:以松柴明火烘干。 分毛火、足火两次烘干。 打毛火:茶坯摊放在焙筛上,置于烘茶焗或烘筛上,用松柴明火烘。 叶厚3厘米,烘温为80-90度,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七成干时下焙。 摊凉半小时。 打足火:叶厚6厘米,焙温50-60度,文火慢焙。 直到茶梗一折即断,手捏成粉末,抓茶有响声即可。 六堡茶的品质特点:条索长整尚紧,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呈铜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 素有“红、浓、陈、醇”四色而著称,“红”是汤色透澈,深红明亮;“浓”是汤色红浓,滋味醇厚;“陈”是香气陈醇,具有槟榔香;“醇”是滋味甘醇,口感爽滑。 六堡茶的冲泡:六堡茶有散茶和篓装紧压茶两种,六堡茶可直接饮用,民间常把已贮存数年的陈六堡茶,用于治疗痢疾、除瘴、解毒等。 六堡茶的冲泡器具一般采用保温性能好的高身紫砂壶(以稍大为佳),个人冲泡亦可使用有盖的紫砂杯。 冲泡时,可以根据自身饮茶浓淡的习惯,取六堡茶5~8克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3~5秒即把茶汤倒掉(目的是洗茶润茶,换醒茶)如此洗2次,然后再冲入沸水泡7~10秒即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品尝,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适当延长泡茶的时间。 如此你便可领略到此种茶中珍品的真正神韵。 倘若是冲泡大叶老茶婆则更加讲究技巧,要用稍大的高身紫砂壶,放满茶叶并稍加压,注入沸水洗茶一次,然后再注入沸水冲泡约15-20秒,即可倒出茶汤饮用。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